机场反无人机系统解决方案

发布时间: 2025-06-17 10:50
 阅读: 165
 类别: 低空经济

(一)方案概述

机场反无人机方案是针对民航安全威胁构建的立体化防御体系,通过"探测-识别-处置"全流程技术联动,保障机场净空区安全。该方案覆盖无人机活动全生命周期,核心包含四大技术模块:首先采用相控阵雷达与无线电频谱监测设备组成复合探测网络,实现半径8公里范围内低慢小目标的360°无死角扫描,探测精度可达0.01㎡;其次通过AI信号分析系统区分无人机类型,结合光电跟踪系统进行可视化确认,目标识别准确率超过98%;处置阶段采用分级响应机制,对消费级无人机实施GNSS欺骗或定向射频干扰,对工业级无人机启用导航信号压制或激光拦截,必要时调动无人机捕捉网实施物理拦截。系统部署遵循"区域联防"原则,在跑道两端设置固定式拦截设备,塔台配置移动式干扰车,并与空管系统实时数据交互,形成动态防御圈。

 

 

(二)系统架构

 

 

(三)系统功能

1.侦测识别系统

复合探测网络

◆  雷达侦测‌:采用相控阵雷达实现半径8公里内360°全域扫描,可探测0.01㎡的“低慢小”目标;

◆  频谱侦测‌:通过无线电频谱分析设备捕捉无人机遥控、图传信号,定位信号源;

◆  光电辅助‌:红外热成像(如高德红外探测器)与光学摄像头联动,实现夜间及复杂气候条件下的目标识别,准确率>98%。

2.跟踪定位系统

智能分析平台

◆  基于AI算法实时解析目标类型(消费级/工业级)、航迹及威胁等级;

动态追踪

◆  光电跟踪系统锁定目标轨迹,并与空管雷达数据融合,生成三维定位信息。

3.分级反制系统

软杀伤手段

◆  通信干扰‌:定向射频干扰阻断遥控链路,迫使其悬停或返航;

◆  ‌导航欺骗‌:发射虚假GNSS信号,诱导无人机偏离航线或迫降;

硬杀伤手段

◆  导航压制‌:针对工业级无人机,强力干扰其飞控系统致失控;

◆  物理拦截‌:网捕无人机或激光武器直接摧毁高危目标。

4.指挥控制中枢

◆  联动响应‌:通过ZK-K20指控系统整合侦测数据,自动触发分级处置流程,平均响应时间≤15秒;

‌◆  区域联防‌:固定式拦截设备部署于跑道端,移动式干扰车机动支援,形成动态防御圈。

◆  该系统已在国内30余个枢纽机场应用,有效保障年均超300万架次航班的起降安全。

 

(四)方案价值

1.安全保障价值

空域风险防控

◆  雷达与光电融合探测可覆盖机场净空区5-8公里范围,精准识别0.01㎡级“低慢小”目标,消除无人机入侵导致的撞机、跑道入侵等重大安全隐患;

◆  分级反制机制(如GNSS欺骗/射频干扰)可在15秒内瘫痪消费级无人机,激光拦截系统则可应对工业级高危目标,威胁处置成功率达95%以上。

全天候防护能力

◆  相控阵雷达与红外热成像技术结合,实现夜间、雾霾等复杂气候条件下的持续监控,保障航班24小时起降安全。

2.经济损失规避价值

降低运营中断成本

◆  机场因无人机入侵导致航班停飞,一次直接损失至少上千万元;反制系统可将此类事件响应时间缩短至秒级,避免大规模航班备降及旅客滞留;

◆  国内某枢纽机场部署后,反制入侵事件处置量超1200起,保障年均300万架次航班正常起降。

优化安防投入效率

◆  相较传统防空系统数百万美元的部署成本,模块化反无人机体系通过固定拦截设备+移动干扰车的组合,实现性价比更高的区域联防。

3.技术战略价值

智能防御体系升级

◆  AI驱动的目标识别技术(准确率>98%)与空管系统数据联动,构建动态防护网络,适应无人机蜂群攻击等新型威胁;

◆  导航诱骗、频谱压制等软杀伤技术减少次生危害,符合城市环境安全要求。

支撑低空经济治理

◆  与无人机管控平台对接,实现敏感区域飞行轨迹溯源,为低空空域管理提供监管基础设施。

分享
  • toolbar